版主:眉子  

诗词笔记(二)押韵 (原创天地)  6210次阅读

作者: 剑剑风流 @, 发表于: 2015-08-07 (3398天前)

观看【剑剑风流】的博客

诗词是一定要押韵的,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。不押韵,就没有声律学上的美,不能叫诗词,顶多只能叫散文。

所以有很多人疑惑,屈原的《离骚》为什么算作诗,明明不押韵呀?这个需要去请教懂点上古读音的学者才会明白,其实离骚是押韵的。比如“降”字读“红”,“能”字读“态”,等等。

最开始的诗歌,都是押韵的。比如“敕勒川,阴山下,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地见牛羊。”“下”字和“野”字押韵,后面“茫”“羊”押韵。这个其实是从鲜卑语翻译来的,古代译者注意了押韵,说明古人一早就认同这个诗歌的特点。不然,好好一首歌,你翻过来不押韵,就成了散文,还不如不要糟践人家。题外话,那首有名的仓央嘉措诗,“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。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其实是北大才子曾缄翻译的。仓央嘉措的原诗大意,如果我来翻译就是:“俺要是跟那婆娘好吧,佛祖就不高兴了呢。可俺要是上山去玩,那婆娘就不开心了哦”。点睛的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其实是曾缄自己加的,真是神来之笔。翻译过来,平仄韵脚无可挑剔,不愧是黄侃的学生。

古体诗呢,写长一点,都没有一韵到底的。都是我这样的现代人半瓶子水,懒得动脑子才玩一韵到底。像《孔雀东南飞》《木兰诗》这乐府双璧,都是过一阵子就换个韵,读起来保持新鲜。

这个“过一阵子换个韵”的一阵子是多长呢?在乐府双璧里头,似乎是按照段落来,一段里头,尽量保持一个韵。而且韵脚押得比较泛,今天的an,in,ang,eng有时候都押在一起。那么大家感觉这个押法,显得不太严谨。后来渐渐有个规矩,就是四句一换。

而且更讲究一些的,还要平仄交替。好比我前面四句押了一个平声韵,后面四句就押一个仄声韵,然后再平再仄,一直到结尾。比如吴梅村的《圆圆曲》,前四句“鼎湖当日弃人间,破敌收京下玉关,恸哭六军俱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。”押平声韵,后面跟四句“红颜流落非吾恋,逆贼天亡自荒宴。电扫黄巾定黑山,哭罢君亲再相见。”押仄声韵。

换韵不能乱换,要讲究韵部。比如闻一多说“诗中的诗,顶峰中的顶峰”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这个是唐朝张若虚写的,那正是诗的规矩开始确定成形的年代,所以虽然诗写得绝美,押韵也是一丝不挂,啊不,一丝不苟。全篇三十六句,老老实实用了九个韵部。那九个韵部呢?下平八庚,去声十七霰,上平十一真,上声四纸,下平十一尤,上平十灰,上平十二文,下平六麻,去声七遇。

这韵部哪里来的?这是传说中的《平水韵》。这个《平水韵》是宋朝末年平水人刘渊编写的一部韵书,根据前人写诗的情况把常用汉字分成了106个韵部。写律诗绝句,结尾押的韵要在一个韵部里,不能串了。因为《平水韵》很大程度上根据唐朝许敬宗(就是瓦岗寨那个许敬宗)的一封奏议编写的,所以其实唐诗用韵就是平水韵。

但是平水韵很繁琐,比如“东”和“冬”这么近的亲戚,居然是两个韵部的。严格来说,不能在同一首诗里押韵。这有神马道理呢?本来押韵就是一个声律学的考虑,发音都一样了,凭什么不能押在一起,就像梁山泊和祝英台,这么一对好基友,非要把人家分开,多不人道。所以后来标准放宽了,有些韵部之间,可以通用。特别是写词的时候,只要韵母相同,押几个韵部也是可以的。像毛主席,那首蝶恋花,我失骄阳君失柳,押了上声二十五有、去声二十六宥、上声七虞三个韵部,跟u的韵母,这是可以的。

再后来,人越来越懒,字的读音也变化了,新中国成立后,编了本《中华新韵》。就几个规矩了,ang单独押,eng,ing,ong一起押,en,in,un一起押,等等,简单好记。汉字这下只有十四个韵部了,写诗写词的选择大大拓宽,其实是件好事。所以现在写诗词,基本来说,只要会读音,就知道能不能押韵。可是现代人写诗词,总是没有古代人的味道,那就不光是押韵的问题了。


完整帖子:

 主题RSS Feed

打开手机微信,选【发现】->【扫一扫】左边的二维码就会在手机出现这个帖子,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,选分享到朋友圈。
我是歌手 新闻速递 谈股论金 聊天灌水 影视在线 心灵大学 原创天地 笑话连篇 美食天下 视觉艺术 伴奏交流